您的位置: 学院首页校友之家70周年校庆 → 正文
70周年校庆

【校友专访】记忆·传承 | 物电人之七十载春花秋实(38)——张治国老师

[日期:2022-08-26]






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经历了70年的风雨历程,物电人秉承“立德树人、厚实基础、特色鲜明、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从初创时期的艰辛、中期的奋斗,到今日的辉煌。从1952年数理科的蹒跚学步,到今日物电院的风生水起。70年的建设与发展,事件浩繁,人才辈出,成功的经验车载斗量。本期推出张治国老师。




张治国,汉族,1955年元月出生,内蒙凉城人,教授,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91年12月北京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78年至1994年在内蒙师大物理系工作;1994年至1999年在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工作;1999年至2015年在泉州师范学院工作;2016年至2019年在厦门南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作。张治国老师长期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为本科生主讲课程10门,专科生主讲2门,为青年教师主讲课程1门,自编讲义2部;先后完成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重大科技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项,市级、校级项目多项;以独撰和第一作者发表在《科学通报》《物理学报》《Chinese Physics B》《半导体学报》和《太阳能学报》《电子科学学刊》等各级各类学术期刊的论文44篇。其中被SCI收录的5篇,被EI收录的16篇;文章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有62篇次,被下载2553次。工作期间,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校级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福建省科协,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务员局,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等五单位颁发的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泉州市委组织部,公务员局,教育局市科协颁发的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等奖项共计25项。于2019年退休。




张治国教授在科研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应用于垂直多结半导体器件的快速掺杂工艺的研究。包括热迁移掺杂设备的研制、应用于探测X射线的垂直多结器件、VMJ多单元集成式器件的研究等取得了好成绩,研制成功VMJ器件三单元集成的X射线探测器;二是高效电热转换器件的研究。包括220V,800W,600W,400W等可应用于粮食干燥、蔬果类干燥的红外器件、可应用于驳船取暖的24V,400W等系列器件;三是透明导电膜的研究。包括ITO薄膜,ZnO薄膜、TiO薄膜、SnO2薄膜等合成,特别是他用特殊方法在石英玻璃基片上制备出ZnO透明导电薄膜,达到了高电导<100cm,高透过率>98%的领先水平。对TiO薄膜也取得了免掺杂高电导,高透过率的优质透明导电薄膜;用热电阻蒸发法制备的SnO2薄膜也具备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水平;四是非晶硅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是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硅薄膜材料从a-Si、n-Si, μ-Si材料出发,发现了晶粒越小电导越小,光学带隙越大,掺杂效应也越小的现象。他还设计了一种简易设备,成功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极的丝网印刷工艺。


物电院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物理系各位元老以及每位开拓者的努力和贡献,在此展示的只是部分有视频资料的老师。值此校庆70周年之际,祝各位前辈身体健康,快乐生活!感谢所有前辈的辛勤付出和耕耘!